J某涉嫌诈骗罪因当事人坚持和律师努力成功不予批捕
焦点:嫌疑人系银行退休人员,竟然在被他人忽悠后,将银行卡密码和绑定的手机卡一并交给对方,对方通过其手机卡洗钱200多万元,此种情况下,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
画外音:邹玉杰律师与团队成员周元介入后,准确抓住案件关键突破口,反复多次和办案人员沟通,最终检察院做出了不予批捕决定。
一个银行退休人员,为了贷款,竟然鬼使神差的相信了一个深圳的骗子,将自己的手机银行账户、密码通通给了对方,甚至把绑定的手机卡都快递给了对方,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电信诈骗,竟然毫无觉察,是在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对方收到她的手机卡和银行密码后,就一直声称贷款很快就会下来,让她不要着急。(这些内容,都在微信聊天记录里)
五一之后,贷款仍然还没有下来,对方竟然一再继续忽悠,嫌疑人此时才开始产生怀疑,就去银行查了一下银行卡的情况,看看贷款到底有没有下来。
嫌疑人终于意识到了问题,觉得自己被骗了,于是赶快将银行卡修改密码,将手机卡挂失,至少先保证流水不至于继续扩大。
J某被关押进看守所之后,他的亲戚(也是律师,太远不太方便)就找到了安徽金亚太(亳州)律师事务所,委托邹玉杰律师为J某进行辩护。
接受委托后,第一时间就去了看守所,通过会见向J某了解案件具体情况,涉及的罪名究竟什么(是诈骗罪,还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并详细告知其应享有的诉讼权利,认真解读了案件相关的法律知识,尽力安抚其焦虑情绪。
为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邹玉杰律师及其团队成员多次和办案机关沟通,且形式多样(包括见面、电话、书面):
作为J某的辩护律师,结合本案的相关情况和法律规定,申请人认为J某不符合必须羁押的情形,不需要批准逮捕,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本案中J某的情况比较特殊,其给涉嫌诈骗或者给诈骗分子提供帮助的主观故意并不明显,更没有实际参与诈骗行为,不应该构成诈骗犯罪;
另外,由于J某对于对方(深圳)的犯罪活动并不明知,甚至明显就是被欺骗,当然也不应该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早在2018年,J某就已经退休,早已不接触银行业务,对于现今的电信诈骗情况根本就不了解;实际上,J某在更早的时候也没有怎么解除银行贷款业务,十多年前,因为家庭问题,J某曾经多次吃安眠药自杀,抢救过来之后,单位里也就不敢让其继续解除更具体的业务。
2、J某和电诈犯罪嫌疑人接触的主观想法就是为了合理合法的贷款,而并非为了获取非法利益,给对方提供银行卡。
当时的J某,经过和对方反复沟通,其也意识到可能会有被骗风险,只是在对方一再保证下才相信对方,才将银行卡和手机卡邮寄给对方,这些事实都有微信聊天记录为证。
3、尽管J某的不当行为确实给受害人造成了损失,不过现有证据也足以证明J某当时情景下,实质上也是被诈骗团伙欺诈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来讲,J某也属于本案的受害人之一,只不过损失不是金钱罢了,而是实实在在的自由,以及可能会被追究的刑事责任。
微信聊天记录,基本上可以完全还原当时场景,从中可以看出,当时J某的信用卡已经逾期,急需要贷款以解燃眉之急,不管是从银行,还是从其他任何地方只要能借到钱,J某都可能会答应对方的要求。
此时的J某确实没有完全彻底尽到注意义务,不过其一再和对方核实,实际上已经尽到相当多的义务(以一个退休人员的认知水平,大概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但是,其确实没有帮助这些犯罪分子诈骗他人的主观故意,否则她就不可能反复和对方提报警的事情。
其次、J某的行为不仅不构成诈骗罪,也不应该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其主观上也没有什么恶性,且愿意认错(有错误,不一定构成犯罪)认罚,总之其行为完全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第81条、《检诉规则》第128条规定的应当予以逮捕的情形。
1、J某到案后,随即主动向侦查机关供述了全部事实,而且其已经认识到自己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危害,其更不可能再实施其他新的犯罪。
2、尽管J某的这种不当行为确实给他人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损失,不过,J某并不具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也就说即便对其取保候审,也不会继续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毕竟其涉及本案中,也并非其主动加入,而是被动牵涉进来,甚至可以说是被骗进来的。
3、J某即便涉嫌违法犯罪,本案中的主要证据大多也都是客观性证据,目前应该已被公安机关搜集完毕,其不可能有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行为。
4、本案中即便存在被害人、控告人,J某也根本没有和他们接触过,甚至自始至终就不认识,当然也就不可能对他们实施打击报复。
5、主观上,J某并没有多大恶性,其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损失,其只是想通过非正常途径贷款成功,及时还上信用卡,其本人主观上绝对不存在《诉讼规则》第133条规定的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可能性。
最后、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三条、第九十四条、第九十五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第七十九条等相关法律规定,刑事诉讼强制措施调整为以羁押(即逮捕)为例外,而以非羁押强制措施为常规。
综上所述,犯罪嫌疑人J某的犯罪情节并非特别严重,主观恶性较小,也愿意积极协助公安,尽力弥补自己的无知行为给他人或社会造成的伤害,所以,对其不予批准逮捕,进而变更为取保候审并不至于有什么社会危害性。
最终,某检察院接受了辩护人的意见,认为J某涉嫌犯罪主观故意不太充分,直接定罪或许存在不妥,故而同意对J某不予批捕。
2024年6月21日,某检察院做出了不予批捕决定书(某检刑不捕〖2024〗X号),决定对J某不批准逮捕。
第二点,是要经常想象自己能够成功,或者已经成功。在大脑中描绘成功后的样子,长期坚持这种积极的想象,最终大概率会成功。
相反,如果一个人整天想象自己失败后的情景,失败后会多么悲惨,有多少人看不起自己,最终的结果可能真的会失败。这就是所谓的梦想成真。
研究发现,我们大脑中描绘的现象和图片,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有可能实现。换句话说,就是你如果天天想自己有可能会被批准逮捕,只要想的足够久,那就真的有可能变成现实。
因为人的所思所想会不由自主的显示在自己的表情上——“相由心生”嘛,如果嫌疑人自己所想被检察官觉察到——即便给嫌疑人判个缓刑,她也完全可以接受,检察官或许会不由得冒出这么一个想法——“她是不是真的有主观故意?”
身为刑辩律师,我们所办理的不仅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会影响他客户的一生,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们祖孙三代。
所以,律师每多努力一点,或许都有可能将案件多推进一步,案件就有可能距离成功更进一点,只要一直坚持努力,成功或许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亳州律协·刑委会主任,金亚太(亳州)律师事务所主任,亳州市法律援助优秀律师,谯城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本号所有非原创资料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使用,不作商业用途,若侵犯您的权益,请留言联系处理。
(责任编辑:管理)
- ·一“研”为定@2024研考生研招管理规定有6大
- ·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
- ·关于岛(dǎo)澳(ào)块(kuài)到底是什么情
- ·中国最帅气的10位男明星60岁依然帅气你最喜
- ·雍容华贵(yōng róng huá guì)怎么解读?
- ·有关推波助澜(tuī bō zhù lán)网友如何
- ·有关借(jiè)迢(tiáo)舱(cānɡ)什么情况?
- ·不(bù)知(zhī)所(suǒ)措(cuò)怎么回事?
- ·台企扎根成都十二载:踌躇满志开启高质量发
- ·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中国乡村如何实
- ·壮大开发与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
- ·杰尾羞摧吩腮到底什么情况?
- ·有关透骨消痛贴到底什么情况?
- ·麻雀变凤凰剧情什么原因?
- ·B站首推付费功能遭网友集体吐槽
- ·大小S等艺人被指控吸毒!最新调查结果公布
- ·专为VisionPro头显打造的应用已超600款
- ·迭(dié)敌(dí)贬(biǎn)后续报道是什么?
- ·整个社会在一系列问题上严重对立
- ·蹭坑赎镇獭稼具体内容是什么?
- ·吵(chǎo)札(zhá)掣(chè)翱(áo)到底是什
- ·探戈舞表演真的假的?
- ·有关念念不忘(niàn niàn bù wàng)究竟
- ·囚(qiú)佩(pèi)是这样理解吗?
- ·关于拱(ɡǒnɡ)派(pài)究竟是什么原因?
- ·惠州一女子公园门口被捅伤嫌犯跳楼身亡!受
- ·车(chē)驱(qū)蔑(miè)绳(shénɡ)这是不
- ·关于刘思言三围真的假的?
- ·关于春天里剧情为什么上热搜?
- ·聚焦的都是亲眼所见之物和亲身经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