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全球共跳一支舞:让“科目三”的国潮时尚风吹向世界

最后编辑时间:2024-01-01 20:08:5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当“剑起江湖恩怨,拂袖罩明月”的伴奏在耳畔响起,跟随动感的节拍,屏幕内外的人都沉醉在扭腰、摆胯、摇花手一系列丝滑的舞蹈连招中。最近一段名为广西“科目三”的舞蹈在网络中爆火,不仅收获了国内青年群体的喜爱,还迅速走出国门,引发了海外观众的争相模仿,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流量密码。

  “科目三”的爆火是一种偶然,但其内容表达的背后却蕴藏着推动偶然成为必然的潜力特质。“科目三”这一叫法源于广西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三道考验——科目一唱山歌、科目二嗦米粉、科目三舞蹈,广西本土绚丽多姿、大胆创新的文化基因赋予了“科目三”令人耳目一新的魅力,再加之简单易上手的动作,趣味滑稽的姿势,动感、充满节奏的DJ舞曲,使其一跃成为舞蹈界顶流。

  同时这种跟随音乐节奏自由随性的摇摆为大众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感与压力的出口,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场舞蹈的狂欢中来,通过转发、艾特、分享在社交媒体中呼唤共鸣,用无厘头的欢乐方式消解在现实生活可能遭遇的不良情绪,恰恰契合青年群体“去严肃化、去精英化”的内容需求。短视频平台也借此造浪,开启“科目三舞蹈接力”等话题讨论,激发用户创造力与参与热情,在模仿和改编的过程中,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共同体,掀起“全民科目三”的巨大浪潮。

  起源于广西的“科目三”通过独特的形式,嫁接起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在娱乐的背后推动更多人了解广西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波列(壮族唢呐)吹出一曲气势雄壮的科目三,藤县舞狮队带来了一场憨态可掬的表演秀,用更接地气的演绎把广西民间特色技艺推向舞台中央;其他地区也借势而动,将“科目三”在贵州果园、云南街头等地上演,其中经过改编后的蒙古舞版更是跳出了在辽阔草原上飞驰的肆意感。

  而“科目三”本身也成为跨越民族、沟通全球的新符号,无数外国人在律动中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实现情感上的同频共振。“科目三”作为大众眼中的土味文化的典型,这里的土不再指代着“老土”,而是“本土”的象征,它扎根于群众生活,是普通大众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实践,鼓励平凡人勇敢表达自我,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科目三”能够赢得全球民众心意相通的内在原因。通俗文化也逐渐吸引着高雅艺术的靠拢,当世界拉丁舞冠军克里斯蒂娜和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纷纷跳起“科目三”,二者之间不再遥遥相望,而是彼此接纳,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新视界;高雅艺术借助平易近人的形式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而通俗文化与高雅艺术间又共享着“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特质。

  在热烈的狂欢中更需要冷静的思考,“科目三”的走红在一片叫好声中也存有质疑。尽管其在形式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梗”会过时,更需要关注的是真正挖掘其隐藏在表征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核,避免通俗向低俗滑落,让当下伴随其输出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内涵能够深深扎根大众心田。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冷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杨雅如)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