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困难时期会有什么样影响?

最后编辑时间:2024-03-02 08:40:59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公告提到了一条事关普通人财富的重要信息。

  2023年,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022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5055元。

  大意是把我国14.43亿人口(七普),进行了5等分,每一组群体数量占比总人口20%,算下来每组人口数量差不多有2.886亿人。

  并且,我们大多数人(接近11.5亿人)的收入是落在7921元以下,且平均之后收入不高于4185元。

  当下,我们正在进行个税汇算,考虑到三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提额”后,大多数人的纳税标准其实更高了,远高于5000元,普遍接近11500元。

  5000元个税起征点+1500元住房租金+2000元子女教育+3000元老人赡养,合计11500元。

  当然,不用纳税的背后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收入端其实是落在8000元/月以下的。我们并没有我们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有钱。

  我们的收入依然偏低,依然需要更多财政政策的支持,比如消费券;依然需要更多的货币政策支持, 比如降低房贷利率。

  我们每个人都有基本的衣、食、住、穿、行,以及结婚生子和养老。方便统计,这里着重聊下债务驱动的支出。

  因为每个人到底花多少钱,统计起来比较繁琐;但是我们欠了多少债,这个就在官方那里有数据记录了。

  分地区来看,厦门地区居民债务率高达96%,上海地区居民债务率为68%,北京地区居民债务率为59%,领跑全国。

  2023年,我国GDP126万亿元,居民杠杆率为63.7%,意味着我们居民部门承担了80.26万亿元的债务。

  那么,人均5.56万亿元的负债中,有一半以上需要一年内偿还,就是差不多每个月平均要支出2333元以上(以上部分是房贷)。

  最后,我个人也认为,如果有可能,我们依然需要扩大个税专项附加的项目,提高额度;依然需要降低房贷利率、消费贷款利率等。

  只有老百姓收入增加了、支出成本降低了,手里有余粮了,才有倒腾的余地,才能转变消费预期,拉动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