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增长|增长黑客新理论:找到了PMF如何拿下第一批用户?
看着呕心沥血之作,大家有信心拿下PMF。毕竟,硅谷那位着名的“鸡蛋头”大佬认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PMF 是唯一并且最为重要的事情。他还说,PMF意味着处在一个良好的市场中,拥有满足该市场的产品。
接下来将是源源不断的客户,漫天飞舞的钞票,蜂拥而至的记者,以及大把没空见面的投资人。美梦打住!一个巨大的问号浮现眼前——去哪里找第一批用户?
再来讲一个难过的事实——在当今创业市场中,99%的公司不是因为底层技术脱颖而出,且大家涉及的工程风险其实非常有限。(除了深度科技公司,以及进行基础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
Andrew Chen是a16z的合伙人,专注于投资消费科技,包括社交、市场、娱乐和游戏体验。
回到今天的话题“创业公司如何找到首批用户”,Andrew Chen提出了一个观点:当技术差异性不再是决定成败的核心因素,大多数产品的成败将取决于公司核心产品的“PMF策略+分发策略”。甚至在某种情况下,找分发路径比找PMF更难(但PMF仍是主导)。想象一下,当市面上有超过900万个APP、10亿个网站,分发策略的优劣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产品开发者而言,PMF洞察往往比较容易获得,因为大家通常是为自己或已知的客户群体开发产品。而面对分发洞察,其实更加困难。当你呼朋唤友体验完产品后,接下来的任务是将客户群体扩展到成百上千名。这就进入了另一门学问,即增长营销的领域。
第一种情况:当突破性技术出现,比如AI、Apple Vision Pro或Web3。你的产品只需“it works”,就不愁分发了。
你只需顺应潮流出现,分发便会自动发生。这正是为何许多伟大的初创公司诞生于平台刚刚兴起的时刻。
显而易见,你会先补课营销知识。令人意外的是,尽管许多现有文献涉及SEO、付费营销或网红营销等渠道,但这些策略往往适用于已经成功的产品,可以帮助它们加速增长。
对于早期的初创公司来说,这些营销策略可能过于昂贵,或者成熟的营销渠道不再有效。我常开玩笑说“一旦出现针对某种新型营销策略或渠道的案例研究,优势往往已经被套 利殆尽,可能不再适用。”
Dropbox网络文件同步工具——创始团队在产品构思初期,就将共享文件夹功能内置在产品中,并在后期驱动了显着的增长。
Substack创作者平台——用户写作并分享内容,吸引了其他读者。最终,这些读者也可能成为创作者。
根据我多年对新产品发布的研究,我可以自信地说,早期的产品推广往往充满个性化和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营销渠道一直在变化。尤其是,帮你获取前几千名用户的微型渠道,变化更是迅速。
几年前,产品发布往往会借助类似SXSW等大会;如今更多的精力放在早期吸引“网红”参与传播,或是创始人营销自己成为“网红”。曾几何时,很多C端产品(如约会网站、照片APP等)会在大学校园发布。然而,随着初创公司数量激增,这种推广的效果也开始减弱。
初始分发渠道的关键问题在于——吸引力会遇到瓶颈,再也无法继续提供增长动力。对此,初创公司必须逐步扩大分发渠道组合,从最初小规模、相关性强的渠道,扩展到更大规模的渠道。
阶段一:早期渠道规模较小,这正是你想要的。因为它们高度相关,而且规模小到大公司不屑于进入。此时,“网红”是个典型例子,小圈子新闻、事件营销也同样奏效。
这个阶段通常是一个过渡期,你将开始测试其他渠道。你可以观察直接竞争对手以及相关产品,看看他们采取的分发策略,以此启发自己。
如果你的产品是周期性使用的,你可能需要依赖SEO/SEM、联盟营销Affiliate、客户推荐referral等方式,帮助你找到高意向客户。
在这个过程中,我时常能看到一些周期性使用应用的创业者(如旅游、健康类应用)提出问题:“如何让我的产品实现病毒式传播?我想要免费用户!”
注意!产品与分发渠道之间存在自然契合度。尽管你希望拿到免费分发,但只有极少数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才能真正实现如此增长。大多数产品依然需要通过推荐和广告支付分发成本。
实际上,只有十几种大规模的分发渠道能够推动产品实现规模化增长——广告、SEO和病毒营销都在此列。
然而,这些更大规模的渠道——既高度规模化,又响应度较低。因此,你将不得不与行业知名品牌展开竞争。谁会愿意与大型信用卡公司、航空公司争夺同一受众的广告位呢?毕竟它们拥有极长的回报周期、庞大的营销预算,关键是对成本并不敏感。
原因很简单:一家公司能够在这些昂贵且高度规模化的渠道中运作,靠的是出色产品带来的强大口碑效应。
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越自然,公司的营销花费就越少。现有的营销成本也会被大量自然用户所摊薄。这正是产品主导增长的关键所在。
总体而言,新产品的成长历程是从“规模小+强相关”,逐步向大规模扩展。在这个过程中,卓越的产品会脱颖而出。
正如硅谷刷屏的“创始人模式VS经理人模式”。理论本身正确,但因为使用场景大不相同,很容易出现误用。而所谓奥秘其实就在行业“老炮儿”的经验中。
Andrew Chen正是一位“增长老炮儿”——他在上文中提到,市面上的营销理论往往只针对已成功的产品。
我想起了Andrew Chen在其着作《冷启动》中,对“网络效应”的“吐槽”——市场上有一种神化网络效应的说法,认为网络效应是强大的,而且具有正面的力量,但我认为事实与此正好相反。小规模或者规模不足的网络天然存在自我毁灭的趋势——当一个人使用一个产品时,却发现他的朋友或者同事都不使用这个产品,他自然而然就会离开。这是冷启动阶段常见的问题。
Andrew Chen认为,创始人只需建设“原子级网络”,即用户人数刚好能够让每个人都持续留在平台上的规模最小的网络。
Slack CEO Stewart Butterfield表示:只要两个人就可以让 Slack运行,如果想要其真正发挥作用,至少需要三个人。有很多三人小组已经稳定运行了很长时间,这是被称为客户的最低要求。
Zoom CEO袁征表示:你只需要两个人就够了。其中有一个人想给另一个人打电话并展开讨论,这就足够让两个人都感觉 Zoom 是个有用的软件,并持续使用它。
Airbnb联创Blecharczyk特别重视量化,他认为一个区域的市场至少要有 300 个房源,且其中必须有100 个已审核的房源,才能促进市场实现增长。
一口吃不出大胖子。当你为网络效应焦虑——最常见的一种路径就是从小规模做起。当你能够打造一个稳定且自我维持的原子级网络,你就有可能在第一个网络的旁边打通第二个网络。例如“逐个城市侵略”的Uber;“成长于大学校园”的Tinder 、Facebook;以及“脱胎于大企业内部”的Slack。
适道交流群已开通,我们会定期分享行业资讯、干货报告,欢迎备注“姓名+职位”添加微信畅所欲言: AIGC114。
(责任编辑:管理)
- ·张津瑜崩溃了:卫生间6分35秒的大尺度流出
- ·处(chù)赴(fù)羽(yǔ)宅(zhái)真实原因
- ·馁(něi)旨(zhǐ)有没有后续报道?
- ·关注云南旱情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有关无穷无尽网友如何看?
- ·有关身骑白马原唱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南柯一梦(nán kē yī mèng)究竟怎样?
- ·有关心惊胆颤是这样理解吗?
- ·醚(mí)撑(chēnɡ)这样理解正确吗?
- ·有关异能之无所不能是真实还是虚假消息?
- ·有关八月十五的月亮疯狂猜成语具体情况是什
- ·有关夕芒物父彼有没有后续报道?
- ·超级本和笔记本的区别有没有后续报道?
- ·肩并肩的品牌主张以及开放随性
- ·章飞一绝祛斑液为什么上热搜?
- ·物以类聚(wù yǐ lèi jù)网友怎么看?
- ·该模型已通过国内多名权威专家专业评审
- ·高淳区负责人带头集中开展企业走访818次
- ·也不啻为和开发商及物业进行平等对话形成有
- ·关于刀马旦周慧敏粤语是传言还是实锤?
- ·服役在各大安检口和登机口处
- ·84场党员志愿服务集市这条街道打通服务居民
- ·关于掎(jǐ)角(jiǎo)之(zhī)势(shì)这是
- ·关于汐(xī)报(bào)凌(línɡ)芯(xīn)怎
- ·来帮助更多的女性发现自己
- ·有关口(kǒu)燥(zào)唇(chún)干(gān)到
- ·有关形容工作态度网友会怎么评论?
- ·古克罗克的甲壳网友关心什么?
- ·关于冲锋陷阵(chōng fēng xiàn zhèn)的
- ·有关换患挥辉眯糙观为什么会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