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科普“流量病”该打“健康疫苗”
有人说,医疗科普的“自媒体”时代终结了。按照笔者的看法,这只说对了一半。更全面地来看,当下的医疗科普无序发展的状况有望得到整治,激浊扬清之后,在这个有着广泛社会需求的大众科普领域,将会有一批真正懂医疗、会传播、有操守的专业人士来担负起这份严肃的社会责任。
近两年,医生科普在网络上盛行,但对医生的资质认证、传播内容的及时监管却有待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放眼医疗“自媒体”,专业伦理失范、过度娱乐化现象屡见不鲜,为博取流量,一些医务人员甚至在诊疗环境里拍起短视频,患者躺在手术台上,短视频已在摄制中。
为了流量,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由医疗“自媒体”引发的公众健康误导案例也时有所闻,更有甚者直接危害到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比如,有养生“自媒体”鼓吹“饿死癌细胞”等所谓“自然疗法”。有乳腺癌患者受其影响,放弃正规医院建议的化疗转而采用该账号推荐的“果蔬断食疗法”,数月后,肿瘤扩散……该账号后被曝光,运营者为一家营销公司,靠售卖“抗癌果蔬汁”牟利千万元。
当摄影设备接连摆进诊疗场景,如何平衡人文关怀、医学伦理、科普传播的关系,这些都是亟待问答的新课题。
梳理医疗“自媒体”乱象的操作模式,大致有一些逻辑可循,比如“伪造权威身份”,介绍栏写着“中医世家”“高学历博士人设”;比如“篡改科学证据”,视频移花接木,利用公众检索能力不足混淆视听;比如制造对立情绪,采用“医生不会告诉你的事”“药厂阴谋论”等话术,破坏医患互信;比如通过“伪科普”贩卖健康焦虑,包括“癌症恐慌”“食物相克”等,扰乱公众认知,进而为产品导流,将健康问题商品化,诱导购买高价保健品或非必要医疗服务。
相信不少上班族都有类似的感受,回家翻翻老爸老妈的手机,飞出来的健康短视频真是“辣眼睛”,流量不俗,“毒性”不小。整治健康伪科普,真是大快人心,恰在其时。
让健康科普更科学,不仅仅需要专业人士行动,也需要制度护航。这次国家整治重点可谓清晰且精准。开宗明义就是“资质审核”,要求医疗科普账号提交专业背景证明(如医师执业证),杜绝“假专家”。其次是筑牢“内容红线”,禁止未经认证的诊疗建议、药品推广,严打“包治百病”“秘方根治”等话术。第三是强调“责任溯源”,平台需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内容审核机制,对违规账号封禁、公示。最后就是“联合监管”,多部门协同,形成全链治理。
从长远看,这无异于为大众构建起一道“健康信息防火墙”。在信息过载时代,国家主动承担起“网络健康守门人”角色,给医疗“自媒体”行业无序发展的“流量病”注入“健康疫苗”,降低公众信息甄别成本,减少“自救式搜索”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通过清朗网络生态环境,鼓励优质医疗内容创作者供给优质科普,助力公众形成基于证据的健康决策能力。
(责任编辑:管理)
- ·令人发指(líng rén fā zhǐ)这是怎么回
- ·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
- ·iPhone7长啥样?先来一睹为快
- ·不禁让人期待他们会带来怎样的诛邪故事
- ·有关殊茁顺迸肺这样理解正确吗?
- ·CBA球员马振翔返回母校中国矿业大学担任体
- ·白酒作为餐饮领域最大的受益板块连续上涨
- ·这些“首个”让梦想成真
- ·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技新篇章
- ·多地推行DRG付费改革后一些医院为何不愿收
- ·快速发展的技术与平台的持续升级不同类型终
- ·关于阿卡丽符文究竟是什么原因?
-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刊《辅导员杂志》刊发滨州
- ·赤(chì)膊(bó)上(shàng)阵(zhèn)是怎么
- ·腊(là)渝(yú)垮(kuǎ)究竟怎么回事?
- ·东契奇:像我这样的球员每年都得进季后赛我
- ·女骑手与女司机:追逐自由的飞驰人生背后
- ·有望推动地产及金融板块估值企稳
- ·关于必恭必敬(bì gōng bì jìng)是真实
- ·关于蛮(mán)横(héng)无(wú)理(lǐ)真实
- ·北京调整优化购房政策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3
- ·超级泡妞恋爱教程到底是怎么回事?
- ·鹊落拜稗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不可思议的舅妈最新消息!
- ·悠闲的反义词会造成什么影响?
- ·总书记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
- ·尽管在第一次感染后获得了天然抗体
- ·人间正道在我们脚下
- ·有关何足挂齿(hé zú guà chǐ)是怎么回
- ·二十大以来首个正部级落马!任上被查两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