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魔乱舞(qún mó luàn wǔ)这件事可以这样理解吗?

最后编辑时间:2023-10-10 08:53:2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粟裕,一个在战争年代成就赫赫的名字,他的战绩如七战七捷、宿北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等,堪称军事巨匠。然而,就是这位英勇的将领,却在政治上经历了曲折的命运。

  粟裕的军事成就非常耀眼,但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却逐渐引发了问题。建国后,他因为在工作上的问题,开始与上级产生了矛盾,最终导致了1959年的批判,这一批判令他戴上了几十年的“帽子”。

  这次批判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三件事情。首先,1955年,粟裕担任总参谋长,绕开国防部下达作战指令,准备夺取东南沿海的岛屿。这一行动违背了军委的指令,而且他没有上报这一计划,导致彭德怀得知时感到非常不满。

  其次,1957年,粟裕代表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未经中央许可,擅自向苏联总参谋长索要材料,并在交流期间透露了对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的不满情绪,这违反了外交纪律。

  最后,1958年,粟裕绕开国防部下达志愿军五个作战单位的撤军命令,同样是一项越权行为。这三件事情都让彭德怀对粟裕充满了不满,成为了粟裕被批判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聂荣臻也对粟裕心怀怨气。建国初期,总参谋部的工作曾引发毛主席的不满,聂荣臻是当时的代总长,而粟裕是第一副总长。毛主席要求提高工作汇报的频率,但聂荣臻并没有落实,导致毛主席非常生气。粟裕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色,他不仅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提出了改进建议,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

  然而,聂荣臻的检讨却只是解释了自己的动机,没有提出改进建议,这让毛主席更加不满。毛主席将粟裕的检讨拿给聂荣臻看,表明了自己的满意。聂荣臻误解了粟裕的意图,认为粟裕在背后搞自己,因此对他充满了怨气。

  至于陈毅,他在这个问题上被迫采取一些违心的态度。历史上,陈毅和粟裕的关系密切,如果他不表态,很可能也会被牵连进去。因此,陈毅为了自保,只能发表一些违心的言论。

  粟裕的复审之路充满了曲折和不易。他多次上书请求平反,包括向叶剑英、陈云等人求情,但一直没有结果。1979年,叶剑英邀请粟裕到烟台调养身体,并表示愿意为他发声。但即使叶剑英出面,事情仍然没有进展。

  1980年,粟裕曾带着妻子楚青多次拜访聂荣臻、徐向前等人,但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杨尚昆也曾在1987年表示,他费了很大劲才能够在编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篇》时为粟裕加上一句话,在之后杨尚昆向楚青转告:“加这一句话,我就已费了很大劲,如今只能这么办了。”

  直到1993年,粟裕的复审才有了转机。一些曾在粟裕麾下战斗的干部联名向中央写了申请,请求召开粟裕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会或座谈会。军委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最终发表文章《追忆粟裕同志》,明确表示1958年的批判是错误的,是历史的一个失误。

  粟裕的复审之路漫长而艰辛,他的名誉终于在1993年得以恢复。这段历史故事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中的曲折和复杂,也让人们深刻反思了当时的政治环境。粟裕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最终得以平反,是对他不朽功绩的公正肯定。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