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存200多匹!谁来保护“腾冲马”?

最后编辑时间:2023-10-26 20:30:0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腾冲马”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录入的地方特色马种,主要生活在云南保山腾冲市北部海拔2000米以上高寒冷凉山区,以驮载能力持久着称,具有驮乘兼备的优良性能,且耐粗饲,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但随着现代农业机械的普及,“腾冲马”驮乘役用性能逐渐被现代农业机械取代,“腾冲马”养殖户不断减少,马匹总量逐年下降,种质性状出现退化,抢救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腾冲市气候温润多样,森林草地资源丰富,是“腾冲马”的原产地和主要聚集区,据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第一阶段数据显示,2021年末,腾冲市存栏“腾冲马”268匹,其中能繁母马117匹、种公马15匹。主要分布于腾冲市明光镇自治社区、松园社区和滇滩镇联族社区等边远山区,界头、西源、腾越等乡镇(街道)有零星饲养。为维持生物多样性、推动种业振兴,在省市各级专家的指导下,腾冲市积极推进“腾冲马”抢救性保护工作,对全市“腾冲马”区域分布、群体构成、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广泛调查,开展基础数据登记、系统性采样测定、保种选育等工作。

  “我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对散放在腾冲民间的‘腾冲马’进行‘建档立卡’,完成拍照留档、身份编号、系谱登记造册等工作,为抢救性保护‘腾冲马’提供了科学依据。”腾冲市畜牧工作站负责人杨茂生介绍。

  为提振养殖户信心,促进“腾冲马”养殖可持续发展,腾冲市投入“腾冲马”抢救性保护补助资金10余万元,对养殖户进行补助,同时派出腾冲市畜牧工作站人员指导养殖户做好科学饲养。

  “这几年通过养马获得的收入越来越少,我有好几次都想弃养了,幸运的是有了政策和资金支持,我对养马又有了信心。”明光镇自治社区“腾冲马”养殖户杨自强说道。

  日前,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副会长、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马驴驼专业委员会成员、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马驴驼组技术指导专家孙玉江教授协同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云南省畜牧总站、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保山市畜牧工作站,赴腾冲市开展“腾冲马”测定工作,不断推进“腾冲马”抢救性保护。

  此次测定由腾冲市农业农村局、腾冲市畜牧工作站统筹组织,在相关乡镇的大力协助下,在明光镇松园、自治社区,滇滩镇联族社区对3个“腾冲马”群体,公马、母马各20匹进行血液、耳组织样本采集,同时进行外貌鉴定、体尺测量、标识项圈佩戴,并将相关数据登记造册。样本信息送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保存,为后续开展家系鉴定、分子鉴定提供试验材料。

  测定工作中,孙玉江教授以及省、市专家与养殖户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养殖户养马历史、马匹来源、饲养管理方式、面临问题和抢救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并鼓励养殖户养好马、多养马,将“腾冲马”保护好的同时,从“腾冲马”养殖中获利致富。

  明光镇自治社区养殖户杨金海很受鼓舞地说:“没想到国家对我们养马这么重视,自从开展普查后,省里、市里对我们都很关心,前段时间才发了保护补助,这次连国家级的专家都翻山越岭来到我们这里关心我们,这些马都成宝贝疙瘩了,我们一定会将它们养好,越养越多。”

  测定工作结束后,孙玉江教授以及省、市畜牧专家对腾冲市开展“腾冲马”抢救性保护工作给予了肯定,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对“腾冲马”基因库建设、家系建立、饲养管理、标准制定、文化挖掘、开发利用等工作进行了探讨,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