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历史街区活化要避免“千街一面”赋予新功能

最后编辑时间:2023-12-07 07:54:1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一方面要避免一味走高端路线,呈现出高冷、生人勿近的面孔;另一方面还要避免落入‘千街一面、千店一面’的俗套。”昨天,“守护历史文化名城,重温张园文脉底蕴”张园西区历史建筑群守护者圆桌会议举行,与会专家提出了对历史建筑和城市文脉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上海现存250处保护街坊,保护街坊中集中了大量的历史里弄住宅建筑。“我们怎么做,才能既保护这些现状历史里弄住宅建筑、保护这些历史里弄街坊城市风貌,又实现社会文化、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多赢?”与会专家提出了这样的思考。

  长期关心张园历史保护性修缮和城市更新的中科院院士郑时龄认为,对于城市文脉保护的最好方式是在传承中创新,历史文化遗址有效活化利用的模式值得不断地摸索。“张园作为上海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里弄建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与会专家认为,除遵循相关部门要求的保护分类标准外,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还应依据每幢建筑的实际保存状况与实际价值,制订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干预方案。“最终目的应是通过修复和适当干预的手段提升历史建筑价值,而非一味迎合普适商业需求,降低其应有的价值。”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始人沉晓明说。

  对历史建筑最好的留存,是在活化利用中的保护。与会专家提出:“带着城市文化属性的老建筑,被赋予新的功能、新的公共属性,让人们可以亲近它、使用它,这才是老建筑最好的活法。”(记者 唐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