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真该有危机感了这张人山人海的脸都能一天狂赚2000W

最后编辑时间:2024-02-24 13:40:0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好在剧情主要靠女主扛大旗、演技也得到观众认可,队友反向祭天的操作反倒带来一波意想不到的关注度与收获。‍‍‍‍‍‍‍‍

  与《甄嬛传》这种大众熟知的正统上星剧不同,狭义的短剧指网络影视剧中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的剧集作品。

  广义的短剧还包括单集时长15—30分钟的系列剧、集数在6集内的系列单元剧、20集内的连续剧、周播剧等多种形态。

  与正统明星脸追求的独一无二、无竞品的辨识度不同,短剧脸流派追求杂糅的辨识度、与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迭加感‍‍‍‍‍。‍‍

  就像米拉乔沃维奇与女儿艾尔安德森,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平行世界、并看到了年轻懵懂版的妈妈。

  比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男主,长了一张“知青下乡后的那一晚,霍建华与李光洁都喝醉了”的脸。‍‍‍‍‍‍‍‍‍‍‍‍‍‍‍‍‍‍‍‍‍‍‍‍‍

  女主(@滕泽文kk)这张脸更是韩系雪莉+中式港风的结合体,直接杂糅了两大风格派系。‍‍‍‍‍‍‍

  从拍摄契合度看,男性大比例五官+高立体度骨相更吃香,面孔审美更倾向于中式正统美男,让女粉更有代入感。‍

  这般配置,又恰好与浓颜男主脸形成风格反差。强烈雄性荷尔蒙与温柔磁性荷尔蒙碰撞后,cp感就诞生了。

  当下公认的“短剧一姐”徐艺真,也是类似平淡秀致的清雅美,连同她撞脸的女星蔡文静+孙耀琦一样。

  同时镜头语言包容了不那么美的颜值底色,也放宽了对美与自然的诠释。只要能被观众记住,不那么自然的脸也是被允许的。

  综合下来,短剧脸也背负着下沉式审美的特性——有珠玉在前,杂糅又速配的面孔也意味着难以被大众记住。

  因此,在观众审美疲劳前快速吸引注意力,并完成全部表演就很关键。‍‍‍‍‍‍‍‍‍‍‍‍‍‍‍‍

  人山人海的面孔+花样百出的炸裂剧情保障了吸睛性,却也让短剧的风格质感呈现出一种粗制滥造的精确感。‍‍‍‍‍‍‍‍‍‍‍‍

  于是,《太极妃升职记》这般贫穷粗糙的妆造布景,放到短剧里也是质感TOP级水准。‍‍‍‍‍‍‍‍‍‍‍‍‍‍‍‍‍‍

  只需快节奏的突出高能反转带来的无脑爽感,让大众迅速被带节奏、沉浸其中即可。‍‍‍‍‍‍‍‍‍‍‍‍‍‍‍‍‍

  还未被明确规训的微短剧文化尚有呼吸与发展的空间,就这样抓住了观众爽点与痛点。‍‍‍‍‍‍‍‍‍‍‍‍

  在2023网络文学十大年度关键词中:短剧、霸总全球化、全员上桌、智商在线、AI金手指等相关概念占据半壁江山。

  为了持续抓人眼球+迎合碎片化时代观众宣泄情绪的需求,内容在爆发式呈现的同时,良莠不齐的现象也愈发明显。

  很难说如龙卷风般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的,究竟是适合00后体质的电子榨菜,还是新时代审美糟糠。

  曾经两位主演现在也升级成电影咖,喜剧表达方式也在传递真实的基础上逐渐走向高端。‍‍‍‍‍‍‍‍‍‍‍‍‍

  从这些角度看,短剧推动了很多层面的正向发展,也稍稍拯救了经济下行期寒冬般的死寂。 ‍‍‍‍‍‍‍

  本身受制于短剧特性,其呈现于美育就无多少积极意义。再加上一些神奇面孔的走红,让审美的立意更岌岌可危。

  但凡有一点真实的好、就能被认可放大的宽容,让短剧界风气趋于尽是草莽下场的收割之气,为爽而爽。

  顺应短剧发展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契机,背靠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核,以唤醒国人对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关注为题材,让被官方点名表扬的产物应运而生。

  但凡有机灵的团队再拍一部《圣彼得堡科兹洛夫纪念馆出逃计划》,不仅还能出圈,也算给被科兹洛夫盗走的整部西夏史一个交代。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