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纸币经济是如何摧毁元帝国的?

最后编辑时间:2024-07-04 07:21:4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众所周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时代,它有着最广泛的国土面积,但却仅仅只存在了约100年,就被农民起义的怒火推翻了,结束了属于自己的帝国传奇。

  纵览元朝的历史,从土地面积上来说,它有着最广袤的疆土,从军事实力上来说,它有着最强大的蒙古起兵。既然军事实力如此强大,为什么仅仅走了几十年就被消灭了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元朝的民族政策与经济政策了。

  而在这两个政策之中,经济体系的崩塌可以说给了元朝致命一击,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看看元朝是如何毁在自己的经济体系下的。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我国就从奴隶制度进入到了封建制度,并一直延续了下去。然而,到了元朝时期出现了“历史的倒退”,蒙古人的统治手段很奇怪,属于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并存。

  民族融合是历史的一个大趋势,元朝时期,朝廷把全国的人口分为四个等级,它们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蒙古人为第一等人,而南人则为最低等级。

  蒙古人大多是成吉思汗一脉,色目人可以理解为最早投靠成吉思汗的,汉人则包括契丹、高丽、女真等,南人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南宋的人口。

  从法律和政治地位上来说,蒙古人最高而南人则最低,目的是为了巩固蒙古族对其它民族的统治地位,但实际上却使得各民族之间出现隔阂,阻碍了民族的融合。

  元朝时期的民族分化政策,使得当时的真正的汉人入朝为官的几乎没有,即使有也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以至于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对南人的压迫非常厉害。

  蒙古人有一种“赐田制度”,若朝廷将一块地赐给某一个蒙古人,那么这块土地的资源、人口都是这个蒙古人的,该区域生活的人与奴隶无异,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噩梦,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忽必烈执政阶段元朝处于鼎盛时期,中原农税、西北牧税、东南工业商税均衡发展,元朝的统治相对平稳。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牧税、工商税都遭到了极大的迫害,朝廷税收便压在了农民身上,剥削更严重、底层农民苦不堪言。

  等级制度阻碍了民族的融合,使得各民族之间呈对立状态,再加上税种繁多、税收繁重,农民起义大面积爆发,元朝在这样的情况下走向灭亡。

  元朝实施的民族等级政策固然是错的,其负面作用也很大,可最终摧垮元帝国的并非等级制度及其衍生的负面影响,而是元朝经济体系的崩塌。

  元朝持续的几十年间一共发行了大约5中版本的货币,其中最有名的、最有公信力的,莫过于忽必烈登基之后的“中统钞”,为何会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元朝初期一直处于扩张时期战争收益很大,金银珠宝、黄金首饰等进入国库,忽必烈大量发行的纸币完全有足够的“等价物”可以交换,这才能够保障纸币的价值。

  在元朝政府的推广下,纸币开始慢慢被老百姓接受,就是因为“纸币与纯金无别”。其实,这一时期的元朝政府有着一套很完备的纸币管理系统,从各个方面来控制货币发行数量、回收制度、物价稳定等。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朝时期商业的发达与繁荣,其实都与纸币的发行、币值稳定、运行良好有着脱离不开的关系。宋朝时期,也曾有过纸币的出现与泛滥,忽必烈吸取了宋朝的教训,对纸币的完善加入了“强权保护”四个字。

  “中统钞”发行之初也曾受百姓抵制,但因政府规定“有人抗拒者为死刑”,纸币才慢慢推广开来。后期,中统钞有了信誉,忽必烈先后又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禁止民间金银交易,黄金作为元朝朝廷的储备金,还要定期检查储备金与纸币的比例。严格控制物价,若是有官商勾结、私抬物价等作弊行为,一律都以死刑论处。

  胆敢制造假币的人,无论是谁、有意还是无意,从上级官员到最底层的小人物,都要受到连带的处罚,最高可以处以死刑,可见强权保护意识非常强。

  总的来说,忽必烈在发行每一张纸币的同时,都会准备足够的储备金,这才使得中统钞的信誉不断升高,百姓、商人也愿意使用,元朝的经济大幅度提高。可惜,忽必烈之后纸币的滥发,使得纸币制度被破坏殆尽。

  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的诸多皇帝都曾对纸币制度进行过保护与改革,但不仅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使得纸币制度走下坡路,至正年间最为惨淡。

  元朝末年对外战争减少,因战争而产生的财富大幅度降低,但元朝的财政支出却不断在增大,这使得元朝廷不得不大量增发“中统钞”,纸币的真正价值不断降低。

  后来,元惠宗干脆发行新币“至元钞”,一至元钞可以兑换五种统钞。没有足够的储备金,元朝廷又滥发纸币,直接导致市场上的纸币开始泛滥、物价飙升,底层百姓深受其害,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为平息内部的叛乱,元朝廷的财政赤字与日俱增,不得不大量印制纸钞,根据史料的记载:“每日印造不可计数,交钞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

  忽必烈执政时期,中统钞流通了20多年,物价平稳、经济平稳发展,称得上是元朝的黄金时期。忽必烈之后,纸币的滥发使得信誉不断降低,元朝财政在至正年间彻底崩盘。

  没有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制度,蒙古人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草原经济手段”,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元朝灭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元朝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虽然很激烈,但最终摧垮元帝国的还是经济。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