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根”延续千年文化“圣火”

最后编辑时间:2023-12-06 21:09:34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党员干部要紧紧把握文化信仰的“方向盘”,在寻根收魂中找到自我信仰的坚定坐标,让文化穿越千古焕发出勃勃生机,不断烧旺五千年的文化圣火。

  以“历史”为“灯芯”,延续千年之“自信”。“求木之长者,比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是中华文明璀璨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布满的中华民族的自信和精神。作为千年古国,唯有时刻保持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才能摄取五千年文化里的精神养分。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是对中华文明五千年史中勤劳善良的中国人走过的筚路蓝缕征程中寻找源头流水,来更好推进中华文明建设。在当下面对的百年之未有的浪潮里,只有加强自我的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国在世界的各种思想的激荡里从容前进、无畏向前。

  以“文明”为“养分”,增强千年之“自觉”。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兴则国兴。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征途中,闪耀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内涵。这强大的精神支柱,支撑着千年来中国人民的精神信仰。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的遗产,继承着中华文明的精神脉络和文化基因。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发挥着继承华夏文明、播撒中华信仰的强大职能。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走在继承文化内涵的前列,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千年历史长旅中不断挖掘文化血脉,以此补足自我精神之“钙”,争做中华文化薪火的“传递者”,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以“交流”为“方式”,成就人类之“互鉴”。能够促进文化间不断的向上发展的根本就在于各个民族的共同交流,而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的制胜法宝就在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共同交流。文化间的“求同存异”,能够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在交流中减少矛盾、增加共识,共同促进人类共同命运体的建设。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好文化交流的“推进者”,向更多的外国友人传播优秀的文化内容,让更多人能走进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共同在“碰撞交融”中凝聚全球人民共同的文化共识。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