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洞天福地具体内容!

最后编辑时间:2024-09-27 08:06:3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近年来,围绕“双碳”目标,全国各地以循环经济为抓手,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推进。简而言之,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制度变革,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与经济增长的和谐统一。

  这一发展方式要求经济体系从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路径转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绿色循环路径。而金融作为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其创新与实践直接关乎着绿色循环发展的速度与深度,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9月5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在金融领域所形成的新型供求关系。

  做好绿色金融,让更多的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加速聚集,需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

  为加强政策引导,2024年3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绿色金融标准或转型金融标准,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绿色信贷流程、产品和服务。

  政策发挥效力的关键在于落地与执行。一组数据可以证明,绿色金融正在稳健发展、落地生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为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撬动碳减排贷款超过1.1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1.99万亿元,累计发行超过3.7万亿元。

  作为这种新型供求关系的供给方,从信托公司、金租公司、保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的趋势来看,各家机构注重特色化发展,深耕垂直细分市场,在资金投向上重点向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倾斜,比如有助于改善市容市貌、减少财政支出、促进节能减排的垃圾处理项目,或是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清洁供暖项目等,与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布局,成效显着。

  也要看到的是,尽管近年来绿色实践不断创新、蓬勃发展,但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部门与监管机构的共同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协同推进,更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

  叩响绿色低碳发展之门,持续开创低碳转型发展新局面,要求金融同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创新中持续突破,在合作中深化共识,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共同编织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蓝图,携手迈向更加绿色、低碳、繁荣的未来。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