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也能“长出”科创城

最后编辑时间:2024-06-29 08:01:0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起於创新,成於实干,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形成合力,定能呵护好一束束创新“微光”,匯聚成培育新质生產力的耀眼“霞光”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出国内首套地下岩穴储气库检测仪﹔在国内科技企业中率先将石墨烯导电膜应用於射频天线……令人未曾想到的是,一家家身怀“独门绝技”的高新技术企业,竟孵化於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城中村”。

  20年前这裡叫岱家山村,现在还被称作岱家山科创城。地还是那片地,过去种庄稼,现在“种企业”。累计培育1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眾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全链条企业孵化服务,岱家山的转型之路有何可借鉴之处?

  转型,首在定方向。2004年,岱家山村赶上城中村改造。拿到征地补偿款的村民,也担心“坐吃山空”。手上有地,是跟风盖住宅楼盘,还是办园区兴企业?岱家山村算家底、比优势,武汉科研资源和人才富集,办科创园有前景。选好路就不后悔。缺经验,就派人分赴北上广深现场调研学习﹔缺资源,就联系有关部门对接高校院所、金融机构。通过20年不懈拼搏,岱家山在孵化小微企业上站稳了脚跟。事实証明,强化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创园区是创新的“苗圃”。要把“苗圃”做强,园区就不应满足於当“房东”,而要做“园丁”。仅有几栋楼的岱家山科创城,比拼的就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度。质量是產品的生命。岱家山率先建立“一站式”质量服务站,以计量、标准、检验等服务帮助入驻企业提升產品品质,经验入选全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產。岱家山设立“商标品牌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辅导,推动园区企业注册商标数量持续增加。园区一家药企的拳头產品人工牛黄,顺利申报湖北省、武汉市着名商标,提升了市场佔有率。强化问题意识,盯着创业的共性难题,提供专业的公共服务,破解企业创新难题的过程,就是园区做强做优的过程。

  面对企业各不相同的问题,科创园区的服务不宜“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滴灌”。初创时期没订单,帮助其申请专利,让小企业链接大公司﹔企业缺乏抵押物,有专员对接金融资源,企业能以知识產权融资扩產﹔企业研发效率不高,通过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对接科研资源,与高校合作……岱家山全链条、精细化的服务,帮助小微企业產出成果、实现能级跃升。助力小微企业持续发展,需要科创园区搭建“成长阶梯”。坚持需求导向,将服务送上门、将资源运到家,正是小型园区生长為“创新森林”的重要经验。

  岱家山的蝶变是城中村转型的鲜活案例,也是科创园区提升综合实力的生动注脚。随着科技创新日益成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科创园区如何成為高质量孵化器,是必须回答好的课题。这需要进一步变革园区运行理念和模式,也需更加注重“硬科技”孵化与“软环境”营建的双向融合,推动实现从基础服务向精准服务、从集聚企业向孕育產业、从孵化链条向厚植生态的转变。放眼全国,各地的科创园区日渐增多,谁先找准优势专长、提升链接资源能力,谁就能掌握发展主动权。一流园区要有一流水准,不断把长板拉长、把短板补齐,以一流服务理念匯聚一流人才、创新一流机制,為孵化更多“小而美”“优而强”的產业厚植基础,就能更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引领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起於创新,成於实干,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形成合力,定能呵护好一束束创新“微光”,匯聚成培育新质生產力的耀眼“霞光”。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