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zhēnɡ)寡(ɡuǎ)捶(chuí)会有什么样影响?

最后编辑时间:2023-12-22 07:05:0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中新网青海新闻12月20日电 (乌宣)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乌兰县各级党组织坚持人民至上、走好群众路线,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调查研究直奔问题去,注重“小切口”,实打实拿出具体对策,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努力答好一线“四道考题”,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开展。

  全县各级党组织创新“五学联动”学习模式,通过开设县委理论中心组读书班、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等方式掀起党员干部集中学系统学的热潮。坚持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把所学运用于工作实践,注重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加强理论武装,做到互相促进、双向提升。

  自“四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家里和田间地头,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在学懂弄通政策的基础上,用民族语言和青海方言准确“翻译”上级文件精神,引导群众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后劲。深入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重点落实好“十个一”重点措施,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在破难题促发展中为民办实事解民忧,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本领,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实惠。

  乌兰县各级党组织借着主题教育的契机大兴调查研究,结合开展多项活动,引导带动824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项目工地、企业车间、乡间田野,现场听、实地看、当面问、用心悟,全面摸清社情民意,提出解决发展堵点、民生痛点问题的办法举措。聚焦企业发展所需、群众“急难愁盼”、重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卡点堵点等突出问题,深入到基层一线当中,深入查找政策落地难、项目建设堵点多、产业转型步伐慢、信访维稳反复冒泡等突出问题的根源症结,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找准“钥匙”、解锁顽疾。聚焦生态文明、推动发展、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战略式调研、思路式调研、课题式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形成一份份有内涵、有高度、有含金量的专题调研报告,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用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

  乌兰县始终将保障民生作为政府工作优先考虑,强化政策兜底功能和监管职能,千方百计促增长保稳定。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11.94亿元,占总支出的85.5%。年初向全县人民承诺的8类26项民生实事稳步推进,落实大病保险倾斜政策、民族体育场维修、专科联盟智慧医院建设、牧业村(冬窝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法治文化公园建设等项目顺利推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认真落实“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要求,定期组织领导干部深入软弱涣散村、历史问题遗留较多的地方,帮助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调解矛盾纠纷330件,调解成功率100%。摸底全县贫困党员、退休“村两委”“五保户”、退役军人等困难群体,并利用中秋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了解掌握思想、生活情况,并送上慰问金慰问品,及时帮助解决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实行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联和周调度机制,全力加快重点项目施工和资金支付进度,强化项目跟进对接,每月梳理新开工项目,指导企业做好项目入库资料准备,确保新开工项目及时入库。今年实施重点项目76个,总投资74.77亿元,落实一个重点项目一个专班制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目前已开工76个,开工率100%,已完工46个,完工率61%,正在按时序推进30个,达到预期目标的占33%。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确保重点项目每周有进度、每月有投资。实施“审批破冰”工程,线上办理项目备案审批手续82个。建立定期会商调度、县级领导包联、问题收集分拨等七个方面工作制度,全方位加强各行业各领域助企政策解读、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选派助企联络员114名,全力解决企业融资、手续办理等“急难愁盼”问题。依托“青海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工作信息化平台,上报问题66条,办结率100%。建立县级领导“分片划段包干”、环境卫生“红黑榜”通报机制,落实“门前五包”,告别“脏乱差”。高标准实施“三清四定五化”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大清洗、大清扫、大清理”活动,开展集中整治90余次,出动人员1.5万余人次,清理垃圾2万余吨、清理乱堆乱放杂物400余处,处理生活垃圾2.59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实现乡村环境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完)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