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参与基石认购又一家智驾公司开启招股最高募集74亿

最后编辑时间:2024-12-18 13:57:3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12月17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佑驾创新”, MINIEYE)在港股更新信息宣布,于12月17日上午9时开启招股、至12月20日上午11时30分结束,并计划于2024年12月27日正式以“2431”为股票代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最新招股书显示,佑驾创新计划在本次IPO中发行39190000股H股股份,招股区间为每股17.00港元至20.20港元。以招股区间上限计算,佑驾创新最多通过本次IPO可募集约7.9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42亿元)。

  在此次发行中,佑驾创新引入了两家基石投资者,包括康成亨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及Horizon Together Holding Ltd.,后者实则为智驾公司地平线,两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超5.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06亿元)。

  伴随着基石投资者落定,佑驾创新进入上市倒计时。如果不过意外的线年最后一家港股智驾IPO公司。

  其一,佑驾创新计划在本次IPO中发行3919万股(视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每股发售价在17.00到20.20港元之间,每手200股。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及中金公司。

  其中,香港发售约391.9万股,约占到其总发售股份的10%;国际发售约3527.1万股,占总发售股份的90%。

  另外,就全球发售而言,预计佑驾创新将向国际包销商授出超额配股权,可由整体协调人在即递交香港公开发售申请截止日期后第30日内随时酌情行使,以要求佑驾创新按发售价配发及发行最多587.84万股额外H股,相当于全球发售项下初步可供认购发售股份数目的约15%、以补足国际配售的超额分配(如有)。

  倘超额配股权获悉数行使,则据此将予发行的额外发售股份将佔紧随全球发售完成及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后已发行H股总数的约1.5%。

  其二,佑驾创新招股区间为每股17.00港元至20.20港元,预计定价日为12月23日中午12时之前。

  按照发行区间以及股份发行量来算,佑驾创新此次IPO的融资金额6.66亿港元至7.9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6.24亿元-7.42亿元)。

  同样以发行价计算,佑驾创IPO市值约在66亿港元至7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约62亿元-72亿元)。

  不过,在IPO之前,地平线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4亿美元,最后一次融资后估值已经来到87.10亿美元(约合634亿元)。

  而招股书显示,自成立至今,佑驾创新进行了超10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为14.48亿元人民币。截至最后一次融资后估值为53.48亿元。

  其三,佑驾创新在此次IPO中引入两位基石投资人,其中康成亨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认购5.28亿港元;Horizon Together Holding Ltd.(地平线亿港元。

  IPO前,佑驾创新已获得四维图新、泽奕投资、国开制造业转型基金、中金资本、元璟资本、嘉实投资、普华资本、东方富海、凯辉基金、博原资本等机构投资。

  最后,佑驾创新登陆港股的时间,定在了12月27日。如果不出意外,届时我们将见到,佑驾创新正式在港股挂牌交易。

  作为一家成立近10年的智驾公司,相比今年已经上市的诸如地平线、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佑驾创新在行业知名度不算太高。

  招股书显示,佑驾创新定位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商,并于2021年拓展了部分车路协同业务。

  在布局节奏上,佑驾创新采取的是渐进式的自动驾驶路线基础ADAS功能起步,最终产品组合涵盖了从L0-L4级智能驾驶的组合解决方案,可满足不同场景和车型的需求。

  具体到产品上,成本及功能从低到高分别有基础的iSafety,具备AEB、TJA、ICA、ACC、LKA、 FCW、LDW等L2级ADAS功能。

  L2+的产品主要是iPilot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可提供从主动安全到高速领航等功能,目前正在开发iPilot 4版本,最终将在80TOPS的计算芯片上实现城区领航功能。

  L4的产品方案iRobo正处于测试阶段,首款产品是无人驾驶的Robobus,预计将会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佑驾创新已经与16家车企就25款车型的智能驾驶展开定点开发,并与22家车企的67款车型进行了量产。

  佑驾创新指出,按照2023年L0至L2+级解决方案的收入计算,其在中国所有智驾供应商中市场份额为0.6%。

  佑驾创新智能座舱业务以以座舱感知和监控,以及座舱内交互为核心,主要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乘客监测系统。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已经与8家整车厂就16款车型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开展定点的持续开发,并与9家整车厂就30款车型进行了量产。

  在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领域进行布局后,佑驾创新希望能搭建一个汽车智能生态系统,打造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组合,于是开始布局车路协同。

  在该领域,佑驾创新主要提供车路协同集成了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自研算法,以及“车联网(V2X)”技术,截止到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佑驾创新已经在中国范围内已参与21个典型车路协同项目。

  2021、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佑驾创新研发支出分别为8220万元、1.39亿元、1.50亿元和6330万元。

  数据显示,2021、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佑驾创新营收分别是1.75亿元、2.79亿元、4.76亿元和2.37亿元。

  尽管营收不断增长,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4%,但由于毛利的长期低位运行,以及研发上的不断加注,佑驾创新亏损压力不小。

  2021、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佑驾创新净亏损分别为1.4亿元、2.2亿元及2.06亿元和1.1亿。

  尽管佑驾创新表示,正在积极寻求优化我们流动性及资本管理的方法,且预期盈利能力将有所改善,并可进一步巩固营运资金充足性。

  但从现金流来看,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佑驾创新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约2.2亿元。

  今年以来,已经有一批自动驾驶公司上市,包括地平线、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 另有一大批正在路上。除了佑驾创新,还有选择赴美上市的Momenta,以及冲刺港股的纵目科技……

  而显然,一级市场已经很难再融到资。佑驾创新尽管显示2023年8月和11月都有融资到账,但属于Pre-IPO轮,也都受益于上市计划。

  不考虑上市因素,上述提及已经或正在上市的企业中,文远知行最后一次融资发生在2022年10月,地平线也是;纵目科技的上一轮融资也在2022年3月;Momenta最新一次融资更是要追溯到2021年11月。

  融资不顺畅、研发投入高、盈利遥遥无期,冲刺IPO,既有机会拿到战略融资;又能抛去一些包袱,再拿一笔钱,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有投资人告诉《赛博汽车》,一般来说,国内一级市场的人民币基金,存续期在7年左右,其中5年投资期,2年时间是资本退出变现。

  退出变现有几大途径,包括IPO(基石基金在解禁后卖出)、并购、新三板挂牌、股份转让、回购、借壳上市、清算等等。其中IPO是资本最理想的方式。

  国内的股权投资,很多时候都会有投资方与创始团队的对赌协议出现,即在公司没有达成一些条款时(比如上市),公司包括创始团队需要掏钱从投资人那里回购股份。

  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公司不管是创始团队还是企业本身持有的资金,回购股份的难度是很高的。 如果无法完成回购,其他路径又无法行得通,剩下的或许就是一个个创始团队与资方对簿公堂,公司清算故事。

  显然 上市,显然是最体面的方式。 “很多企业上市募集的资金,在上市前就已经谈好了,甚至很多想要上市的公司是有地方政府兜底的,与地方政府或一些战略方有‘抽屉协议’。 ”有资深投资人认为,一些公司是为了上而上,并非企业业务需求。

  至于为什么多数选择港股和美股,主要是因为,美股或者港股都是自由市场。要发行成功只要实现两个条件,合规满足要求、有人能够认购股权。“企业本身业务好不好、持续性怎么样,这不是必然条件”。

  2024年,佑驾创新可能是最后一家港股IPO的智驾公司,但未来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的自动驾驶公司加入上市大军。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